運動不僅能鍛煉人的體魄,更能保證人的健康。然而,進行運動也應該要適量,并且要知道運動的注意事項及小常識。以下是小編給大家收集的關于運動需要注意的事項,歡迎大家前來參閱。
體育運動中如何預防受傷
一、游泳
常見傷:肩關節炎、小腿肌肉抽筋。
預防:注意切莫太疲勞,游泳前活動身體,避免突然接觸冷水。
二、體操
常見傷:膝關節韌帶損傷、跟腱斷裂、扭傷。
預防:著地過程或旋轉活動過大,容易扭腰傷腳,應先充分地做準備運動,活動肌肉、韌帶等。
三、排球
常見傷:肩關節脫臼、跟腱斷裂、指關節扭傷。
預防:除球場活動身體外,注意運動中不要扭轉過猛等。
四、足球
常見傷:膝關節韌帶損傷、半月板損傷、脛骨骨折、跟腱斷裂、小腿肌肉抽筋、跟腱炎。
預防:用腳過多、過猛,易引起下肢各關節變形,運動中要使用護膝套,存在痛感時要休息。
五、溜冰
常見傷:頭后部受傷,前臂與手腕捻挫、骨折、臀部傷。
預防:要防止跌倒引起的頭后部撞傷。最好能帶上頭盔,不要在馬路上溜冰。
六、羽毛球
常見傷:肩關節炎、手腕及肘部腱鞘炎、腰椎間盤突出、跟腱斷裂、小腿捻挫。
預防:除肩、腕外,也容易發生腳部傷,局部運動過強和急劇的姿勢轉換、屈伸運動等是受傷的原因。有疲勞、痛感時,要注意休養。
不同體質的人要如何做好體育運動保健
平和體質
平和體質日常在選擇運動時要根據自己的年齡,身體健康情況來起先選擇,要做到適可而止,堅持運動,切記過量運動,運動方面應以“天人相應,順其自然”為基本理念。
氣虛體質
氣虛體質運動要注意循序漸進,切記選擇運動強度過大的運動,否則易引起反作用,可選擇舒緩的運動,像太極、體操等都是不錯的選擇。日常在運動健身時還要注意自己身體健康情況,以不過量為運動原則。
陽虛體質
中醫認為陽虛體質者要多加強運動,特別是在春夏交替更應該適當多增加運動。運動項目可以根據自身的身體情況來進行選擇。比如散步、慢跑、體操、舞蹈等等都是可以的。但是一定要注意避免天氣惡劣的情況下進行運動,避免運動意餐。
陰虛體質
陰虛體質者日常運動一定要注意調養肝功能,建議選擇中小強度的運動,切記選擇過激的運動方式。像各種保健操、太極、體操等都是可以的。夏季也可選擇游泳等強度較大的運動。
血瘀體質
血瘀體質的人要多做一些促進氣血運行的運動,比如各種舞蹈、太極、慢跑等都具有促進經絡通暢的作用。在這里提醒一下血瘀體質的人通常會有心血管方面的健康隱患,因此在日常做運動時一定不要太過于劇烈,切記選擇刺激性的運動,在運動過程中要注意觀察,如果有發現什么不適感的話,要馬上停止運動,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。
運動后肌肉酸痛的預防辦法
運動后放松
運動后可躺在海棉墊或藤墊上休息片刻,平躺時腳放置的位置應略高于頭,或是與頭的高度平。切不可躺在有水汽的地上。休息片刻后可進行頭手倒立或是靠墻手倒立,時間3-10秒,可進行幾次,有利于下肢血液回流心臟。然后再抖動四肢,先抖動、拍打大腿或是上臂,后抖動小腿或前臂。
運動后按摩是消除疲勞的重要手段
按摩的主要手法有抖動、點穴、揉捏、叩打、推摩等。首先是抖動四肢,主要是放松肘、膝關節以及四肢肌肉群;上肢常用點按穴位有偏歷、曲池、手五里、臂月需等穴,可解除手臂、肘部的酸痛和腫痛,以及肩臂痛、頸項拘攣等運動后造成的各種不適癥狀。
下肢常用點按穴位有承扶、委陽、承山、昆侖、足三里等穴,可解除腰骶臀股部疼痛、腿足攣痛腰腿拘急疼痛、項強、腰痛、膝脛酸痛等癥狀。揉捏叩打時,先推摩大肌肉,后推摩小肌肉,一側推摩后,再推摩另一側。幾種手法結合可起到良好的放松效果,且恢復快。對人體的五臟六腑也有保健作用。
鍛煉安排要合理
經過一段時間鍛煉后,原先出現的肌肉酸痛癥的運動量,就較少出現癥狀了。并且表現有特異性。例如下坡運動鍛煉一段時間后能減輕下坡鍛煉帶來的肌肉酸痛癥。
局部溫熱和涂擦藥物
鍛煉后用溫熱水泡洗可減輕肌肉酸痛。局部涂擦油劑、糊劑或按摩擦劑也可減輕疼痛。
牽伸肌肉的運動可減輕酸疼
牽伸肌肉可加速肌肉的放松和拮抗肌的緩解,有助于緊張肌肉的恢復。這種肌肉牽伸練習也為預防鍛煉時的拉傷打下基礎。
運動需要注意的事項有哪些相關文章:
★ 運動會的注意事項
★ 跑步運動有哪些注意事項要點匯總
★ 運動注意事項
以上內容來自互聯網,請自行判斷內容的正確性。若本站收錄的信息無意侵犯了貴司版權,請給我們來信(xspiccom@163.com),我們會及時處理和回復,謝謝.